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多晶硅产业遭遇寒流 通威想方设法脱离困境

2009-8-14 在线收藏
    
     近几年来,国内多晶硅产业可以说是经历了 “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在受宏观经济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放缓、多晶硅市场遭遇寒流,曾经暴利的多晶硅的价格也下跌了许多的情况下,四川通威集团进一步强化了多晶硅项目的技术提升和成本控制,保障了企业的稳步发展。
  技术与成本控制保障稳步发展
  2002年以来,受益于国际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升温,多晶硅现货价曾上涨10倍,高峰时利润率超过800%。多晶硅生产的暴利,引来了行业的疯狂扩张。
  据了解,2007年,全国只有4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到了2008年3月,全国就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布局投资32个多晶硅建设项目。到了2008年底,不少千吨级多晶硅项目已经开始陆续投产,多晶硅产能日益增长。
  不过,我国多晶硅产能的不断释放,却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萎靡,多晶硅价格也从最高近500美元/公斤一路下滑,今年3月底,国内多晶硅价格跌破100美元/公斤。5月,多晶硅价格甚至曾则下探至55美元/公斤。当市场从狂热中冷静下来,多晶硅暴利不再时,技术和成本控制日益成为了影响多晶硅生产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日前通威董事长刘汉元表示,由于在物料闭路循环使用降低成本方面以及副产物的解决方面发挥出了技术优势,通威的多晶硅生产出来后依然是赚钱的,目前大约其生产的多晶硅成本为每公斤45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目前最低的多晶硅价格也在每公斤60美元以上,故继续看好多晶硅的前景。
  据了解,通威集团当初在决定投资多晶硅项目时就十分注意严密论证,尤其是对生产技术的分析了解。2007年5月,通威集团和巨星集团共同投资65亿元,由旗下的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建设年产1万吨多晶硅项目。四川永祥股份旗下拥有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乐山永祥硅业有限公司和乐山市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3个子公司,以生产多晶硅、聚氯乙烯 (PVC)、三氯氢硅和电石渣水泥为主,其中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和乐山市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多晶硅。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结合国内成熟工艺进行多晶硅新工艺开发和改进,目前已成功申报的专利近20项,不仅使通威多晶硅技术水平站在与国际比肩的高度,也有助于我国多晶硅技术的升级换代,有望建立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基地。
  通威进入多晶硅领域后,十分注重发挥在技术、物料闭路循环使用等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本身是一个大型氯碱化工企业,其PVC树脂附产品三氯氢硅是多晶硅生产的核心原材料,生产多晶硅所需要的Cl2、H2、SiHCl3等原材料都已建成完整的相应装置,且地处乐山市五通桥,交通方便、水利资源丰富,解决了生产多晶硅原材料及巨大能耗的需求;针对目前三氯氢硅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的现状,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及为满足乐山地区多晶硅生产的需要,永祥股份于2006年7月24日投资组建了乐山永祥硅业有限公司,其一期5000吨/年三氯氢硅生产线已一次性开车成功,在未来的两年内将规模扩大至年产10万吨,极大地保障了多晶硅项目建设和发展的原料问题。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项目,永祥股份年产一万吨多晶硅项目自2007年正式启动以来,其一期年产1000吨项目已于2008年9月正式竣工投产。一期项目开创了从立项到投产的国内外行业最快建设速度,创造了同种尺寸、规格单炉产量最高,同级别纯度最高等多项行业纪录,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工艺,生产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达50%左右,项目的环保治理基本做到零排放,先后得到省市和科学技术部、国家发改委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光伏产业有望拉动经济走出危机
  虽然当前我国多晶硅行业遭遇了一些寒流,不过,由于原材料价格骤降与技术进步两大因素的推动,我国光伏发电行业也由此拉低了成本,这为启动光伏产业的内需市场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发展的日益重视,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曙光已初现。 今年3月底的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为财政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拉开了序幕。
  通威集团十分希望我国能进一步加快这个行业的发展,将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作为拉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动力。
  刘汉元指出,我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每平方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达3350兆焦至8400兆焦,每年我国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28.5亿吨标准煤的842倍左右。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将这些沙漠化土地的1%用来安装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即可达到10亿千瓦,而2008年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仅为8亿千瓦。若我国能将目前发电装机容量的10%用光伏发电来提供,就将形成1万亿至2万亿的新增产业规模,这将成为拉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动力。在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新产业的发展也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推动我国经济的复苏。与此同时,加快这个行业的发展,使我国率先迈入清洁能源时代,对于缓解我国资源压力、确保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长远意义。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