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大力拓展产业链 整合资源实施“盐化并举”
9月5月~7日,首次在中国举办的第9届世界盐业大会上,加快发展我国原盐下游产业,延伸盐化工产业链,打造东、中、西三大盐化工基地,实现原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成为业界最强音。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产盐大国,年产能达到7200万吨。但我国原盐的综合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中国盐业总公司总经理茆国庆为此表示,提高原盐利用水平是当前世界盐业发展的主流。中盐将大力拓展盐化工产业链,加快行业联合和企业整合,打造东、中、西三大盐化工基地,从而加速提升我国原盐的综合利用水平。
按照中央的发展战略,将大力实施“盐化并举”方针,从单一的盐产品向盐化工延伸产业链,着力开发更好的盐产品和氯碱产品。同时,加快盐化工基地建设,打造以原盐为龙头的循环经济园区,加快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据介绍,目前,中盐东、中、西三大盐化工基地战略布局已悄然铺开,盐化工产业体系已经初露端倪。中盐通过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或者增资扩股等方式,控股地方盐化工企业,相继完成了对内蒙古吉兰泰、新疆盐业和湖南株化的重组。创建了中盐运城盐化集团,并投资40亿元建设年产40万吨聚氯乙烯及配套工程。今年8月,总投资114亿元的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盐化-农化-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盐已拥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九大制盐基地和中盐吉兰泰、中盐株化、中盐运城、中盐红四方四大盐化工重点企业。化工产品覆盖氯碱、纯碱、元明粉、硫酸、化肥等近200个品种,年总产量600万吨。2014年前,中盐将实现100万吨级复合肥、100万吨级纯碱、30万吨级氯碱以及系列农药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
与会中外业界人士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原盐生产第一大国,而且目前盐化工技术也有了显著进步,扭转当前国内原盐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增强原盐深、精加工能力是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