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煤化工产业 中平能化预计今年收入突破800亿元
作为河南历史上最大的国企战略重组案例之一,中平能化集团自去年12月5日成立以来就备受关注。一年来,其不仅构造出了全球最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而且在企业的战略融合、产业融合、管理融合、文化融合等方面,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但重组之初,双方却都有疑虑。中平能化集团副总经理万善福说:“重组之初阻力比较大,职工议论比较多,平煤职工议论神马会不会是个包袱,神马职工议论是不是我们被吃掉了,以后就没有地位了。”不光职工议论,部分领导也在担忧。平煤股份一矿是原平煤集团的主力矿井,其矿长李永生说:“我们担心重组之后,矿上的安全、技术投入是否会受到影响。”
效应是击碎疑虑的最好武器,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重组后形成的最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重组前,平煤集团旗下的焦化企业,每天产生的海量焦炉气找不到出路,只能对空排放;而从焦炉气中提取出的氢气却是近在咫尺的尼龙生产企业神马集团的宝贵原料,一家“憋气”,一家“缺气”,双方只能干着急。
重组后,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上下游产品实现对接,分隔的产业链条得到弥合,对接出一条世界煤化工行业里最完整的产业链:原煤-焦炭-焦炉气(氢)-尼龙66盐-工业丝-帘子布。不但如此,生产成本也大幅度降低。据测算,企业重组后,神马集团每小时可节约13万元。
一矿矿长李永生的担心如今也烟消云散了:“安全上的投入有增无减,实行按需投入,只要有需要,就不缺资金。”
重组前,平煤集团有资金,缺项目;神马集团有项目,缺资金。中平能化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玉说:“原神马集团上马的双30万吨氯碱项目,需投入20个亿,但投了10个亿之后,由于资金缺乏停止了,项目开不了工,钱相当于成袋往河里扔。”
去年12月5日,两家企业重组成中平能化集团。当月29日,双30万吨氯碱项目即重新开工建设,被河南省领导赞誉为“当月成立、当月启动、当月见效”。“重新开工之后,神马的员工很受鼓舞。”王玉说。平煤集团也从中受益良多。万善福说:“原来扩张需要大量资金买企业,现在实际上不需要多少钱,而且还得到了最为宝贵的人才。”
随着与之配套的45万吨电石项目和30万吨纯碱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平能化集团形成了世界一流规模的“盐-碱”、“盐-氯”、“盐-氯-树脂-树脂制品”的产业基地。两三年后,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盐化工基地。
在更深层次的管理融合和文化融合上,中平能化集团成效卓著。新集团成立后,原平煤集团的40多个、原神马集团的20多个部室组建为八部一室,重新界定管理范围、幅度和业务管控流程,形成了集团总部-产业群-生产经营单位的三级管理架构。
文化融合方面,原《平顶山矿工报》更名为《中国平煤神马报》,中平能化集团电视台也实现了原来两家集团节目的共采共播,增进了职工对新集团核心理念、价值观、战略目标等的认同感;新集团还不断组织文学、摄影采风,民间艺术、书画展示等活动,开办职工书屋,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完美对接和深度融合。
今年1至10月份,中平能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46.23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8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