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29 | 在线收藏 |
---|
十一五以来,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借鉴国际国内建设工业园区的实践和做法,根据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现状、重点企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综合考虑产业链和环境保护要求,把开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与国家"因势利导、区别对待、合理利用、控制增能、扶优汰劣、优化结构"的产业调整政策有机结合,通过六项措施促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围绕循环"上"项目。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按照生态工业园规划共实施260万吨焦化、45万吨PVC、20万吨甲醇、1500吨多晶硅等53个能够促进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的重点工业项目,现已建成投产和具备投产条件的项目27个;
二是突出重点 "育"项目。围绕盐化工、煤化工两大主导优势产业,培育出一批技术、产能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企业和项目。兰太公司500吨高纯钠、泰兴泰丰3万吨靛蓝等项目产能、规模居世界第一,氯酸钠、三四氯乙烯、2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工艺、单套产能均居全国第一;
三是依托产业优势"接"项目。围绕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深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和周边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重点引进PVC深加工项目和产业链条的缺项项目,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先后承接引进江苏瑞达泰丰公司3万吨氢氧化钾、上海瑞镁联公司锰系合金、重庆紫光公司3.5万吨/年苯胺基乙腈、内蒙古锋威硅业有限公司6000吨/年多硅晶、兰峰公司2500吨原甲酸三甲酯等16项技术先进的重点项目;
四是发挥骨干"带"项目。充分发挥中盐吉盐化集团、庆华集团等大企业的集聚和规模效应,培育电石法生产PVC、离子膜法制烧碱、甲醇、三四氯乙烯、甲醇钠等一批集聚和配套项目,形成了煤-电-电石-PVC一体化的盐化工,以焦炉煤气制甲醇为主的煤化工和以染料、天然气为主的精细化工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形成了以盐、煤化工为主导,精细化工、有机原料、建材等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格局;
五是严格执行"淘"落后。根据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制定并严格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共关停取缔煤矿3家、铁合金企业2家、焦化企业4家、洗煤厂21家、小煤厂37家、土炼焦13家、水泥机立窑2座;共淘汰落后产能煤炭开采9个井口13万吨/年、铁合金2万吨/年、焦化70万吨/年、洗选煤280万吨/年、水泥熟料40万吨;
六是引导企业"创"技术。开发区引导、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关系,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兰太公司对美国杜邦公司金属钠制造技术进行创新攻关,实现了电解槽的国产化,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达康公司研发的三四氯乙烯是氟利昂的替代品、圣氏化学研发的氨基甘油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还通过不断健全完善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执行机制,加强土地配置政策对产业落地和延伸的引导,采用财政税收的政策支持鼓励产业形成配套,大幅度提高开发区资源转化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区域性综合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先后被列为自治区六大循环经济示范区之一和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园区内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户、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