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铁路建设合作《会谈纪要》
为进一步加快河南省铁路建设、扩大铁路运输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今天下午,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一行,在郑州黄河迎宾馆与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和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成玉就加快河南铁路发展举行会谈。刘志军和李成玉分别代表铁道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铁路建设合作《会谈纪要》。
会谈中,刘志军首先代表铁道部感谢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长期以来对铁路工作的大力支持。他对加快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了阐述。他指出,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铁道部党组确定了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加快铁路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煤电油运紧张,已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实际上,现在电力紧张的主要原因是铁路运力不足,难以满足煤炭运输需求。从长远看,铁路发展滞后,难以支撑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而加工业主要在东部沿海,大宗货物运输主要靠铁路,需要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此外,铁路发展滞后,对国家能源安全十分不利。我国石油储量少,对进口石油依赖性大。由于铁路能力紧张,大量煤炭、矿石使用汽车运输,这种以高级能源换低级能源的做法决非长久之计。刘志军说,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快铁路发展。
刘志军介绍了当前铁路建设的形势。他说,今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铁路发展的宏伟蓝图。各省市自治区加快发展铁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铁道部已与20多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共同加快铁路建设的协议。在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铁路建设项目获得批准立项,新一轮铁路建设高潮已经到来。
刘志军在会谈中说,加快河南铁路建设意义重大。他指出,首先是河南省加快发展的需要。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区位优势极为明显。早日建成郑州至西安、郑州至武汉、郑州至北京客运专线,可以大大缩短郑州与北京、西安、武汉、广州等大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极大缩短省内城市间的旅行时间,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捷畅通,对增强河南省与全国各地的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河南是我国煤炭基地之一,加快铁路建设,特别是加快侯月线扩能改造、焦柳铁路洛阳至襄樊段电化,可以提高铁路通道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将对河南煤炭产业的发展及周边地区煤炭供应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同时,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员快速流动需要铁路运力的支持。
刘志军向河南省领导介绍了河南铁路发展的总体框架。构筑快速通道,就是建成郑州至西安、郑州至武汉、郑州至北京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为客流、货流大出大进提供条件。改造既有铁路,就是实施新菏及侯月铁路扩能工程、焦柳铁路洛阳至襄樊段电化等既有线改造项目,提高既有铁路质量和能力,缓解当前运力不足的状况。点线能力配套,就是适应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改造的要求,继续强化郑州铁路枢纽建设,完善枢纽功能,抓紧建设郑州集装箱中心站,把大通道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完善区域路网,就是根据河南省的建议和通道运量增长需要,对区域内有关铁路建设项目进行研究,力争早日建设。
李克强在会谈中说,河南省地处中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区位优势的发挥最重要的是依赖铁路的发展和路网的完善。李克强在听取铁道部关于河南省铁路建设规划的介绍时说,这个规划非常振奋人心。实现这一规划将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河南省非常愿意按照这一规划把郑州建成郑西、郑武、京郑客运专线的中心。他表示,这是一件双赢的大好事。河南省将与铁道部共同努力,加快河南铁路发展。李成玉说,中国的人口和资源分布,决定了作为经济大动脉的铁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河南省一定要把铁路建设作为发展地方交通的一次机遇,看成是支持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与铁路各部门的配合,落实好《会谈纪要》,为铁路建设的顺利推进打好基础。
会谈后,刘志军、李成玉分别代表铁道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铁路建设合作《会谈纪要》。《会谈纪要》指出,为适应河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缓解铁路“瓶颈”制约,增强区位经济优势及全国各地的合作交流,部省双方将共同努力,合力推进河南境内铁路建设。部省双方共同建立铁路建设协商工作机制,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决策铁路建设的重大问题,推进河南铁路建设与发展。
河南省委常委、秘书长李柏拴,副省长李新民、史济春以及铁道部、河南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谈和签字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