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产需续增 盐电供应仍紧
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2004年国内市场烧碱价格逐步攀升。一季度受春运影响,价格先是惯性下滑,后止跌企稳;二季度随着下游需求回升,价格先触底反弹,后小幅波动;下半年价格一路攀升,达到历史新高。
据分析,推动2004年国内市场烧碱价格上扬的主要因素:
一是受到电力和原盐的成本推动。电在烧碱生产中占成本的62.3%。2004年上半年氯碱行业优惠电价被取消,下半年平均每千瓦时电价又上调5分左右,烧碱生产成本急剧增加。而原盐在烧碱生产中占成本的17%。我国盐产量的80%供工业用,2004年由于烧碱和纯碱产量增加,多耗原盐约330万吨,而全国原盐产量只增加约223万吨,因而造成下半年国内原盐供应异常紧缺,价格创历史新高,从而使烧碱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刺激了其价格的上涨。
二是受下游需求拉动。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1~10月份,国内主要耗碱行业中,粘胶纤维产量同比增长17.6%,纸浆产量同比增长18.1%,氧化铝产量同比增长13.6%,染料及其中间体产量同比增长16.7%,洗涤剂产量同比增长9.3%,稀土冶炼产量同比增长18.2%,农药产量同比增长10.8%。下游行业发展,对拉动烧碱消费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预测2005年国内市场烧碱销量将继续增加。影响市场走向的主要因素:
一是在下游行业中,氧化铝、粘胶纤维、造纸、染料等主要耗碱行业将延续旺盛的需求态势。据预测,全国烧碱消费总量,2005年为1051万吨,2006年为1150万吨,2007年为1255万吨,2008年为1367万吨,2009年为1485万吨,2010年为1611万吨。
二是受运输制约,液碱区域市场特征明显。目前使用的液碱汽车槽车运输能力已减少50%以上,预计靠汽车运输的用户液碱用量将萎缩。公路运输紧张局势,又会影响到水运、铁运,使运输费用全面提升,从而促使液碱呈明显的区域市场特征。
三是从经济运行趋势分析,水、电、气、煤、原盐资源紧张状况今年难改,能源和原材料将继续紧缺,价格也将居高不下。预计2005年纯碱耗盐1393万吨,烧碱耗盐1184万吨。从原盐产能看,是大于需求的。但由于海盐要到中春才能收盐,加上有些海盐产区受灾以及有些项目在下半年投产,目前存在蓄意储盐现象。因此,在原盐形成能力前,今年上半年,仍将暂时出现盐产品供应紧张局面,原盐价格也将保持高位,进口盐用量将加大。原材料价格在2005年延续涨价态势,烧碱生产部分利润将被原材料涨价因素蚕食,综合收益将出现回落。
四是烧碱与氯气的平衡问题始终是氯碱工业发展的恒定矛盾。电解盐水溶液时,按固定质量比例(1∶0.88∶0.025)同时产出烧碱和氯气、氢气,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结构不一定符合烧碱和氯气的供给结构,因此出现了烧碱和氯气的供需平衡问题。由于液氯及其衍生物是氯碱企业的利润源泉,氯产品市场波动会直接牵动烧碱价格起伏和装置开工情况。
五是隔膜电解槽技改后,产量将增加。全国隔膜碱产量占烧碱总产量的67%左右。目前有许多氯碱企业采用扩张阳极改性隔膜技术,生产电流由47千安提高到53千安,每吨隔膜碱可节电70~140千瓦时,产量提高10%左右,预计今年全国可增产近百万吨烧碱。
六是烧碱扩容情况。据统计,2004年10月底,全国已形成烧碱年产能力1196万吨,2010年前有扩产计划的企业共91家,将新增产能633万吨(含规划项目128万吨/年),2004年实际增加产能174万吨,受电力、原盐供应紧张影响,新增产能不能全部达产,全年实际增加产量约105万吨。预计2005年上半年增产幅度将较大,但下半年增产幅度会趋平稳。按全国烧碱扩容速度与消费增长速度比较,烧碱供应缺口将被逐渐弥补。目前烧碱价格上涨应该是短期的。随着原盐和电力供应趋好转,加上国内新增装置纷纷投产,预计价格会慢慢回落。从长远看,烧碱过剩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切不可盲目乐观。
(郑结斌、李静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