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节能减排 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
在我国经济受到世界金融风暴严重影响,中央出台扩大内需十大政策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工作如何深化落实成为一些人心中的疑虑。最近,上海市政府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完成“十一五”节能和环保硬指标非但不是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且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最紧要的是,用好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这一杠杆,把资金集聚到对完成节能降耗目标有直接贡献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上,推动节能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委指出,上海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工业能耗约占全市总用能的60%,而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化工又是工业的大头。为落实国家《节约能源法》,上海市安排了9亿~10亿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并于今年6月制定了《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专项资金重点应用于城市能源储备及运行安全保障、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建筑交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水污染减排、大气污染减排、固体废物减量、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产品推广及管理能力建设等13个方面。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委节能环保处一位负责人介绍,为发挥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推动作用,市有关部门出台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项扶持实施办法》、《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专项扶持实施办法》等多项实施意见,各区县也配套出台了相应激励政策。他说:“专项资金主要采用补贴或者以奖代补的方式,补贴费用按项目性质、投资总额、实际节能量和减排量、传统能源替代量、资源综合利用量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等综合测算。据估算,在节能技改中每一份专项资金可以激励出企业8~10倍的节能投入。”
据了解,专项资金最大的受益者是上海市80多家年耗5万吨标煤和350多家年耗1万吨标煤的重点用能企业。最近,为使更多单位获得专项资金,上海重点用能监控范围已扩大到年耗5000吨以上标煤的900多家企业。
据上海节能服务中心介绍,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公布后,已有9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提出专项资金申请,还有200多家正在进行申请工作。这些单位大部分属于重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特别是上海宝钢、华谊集团、上海石化、高桥石化等公司,通过实施节能技改,推广十大节能工程,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全国千家耗能大户之一华谊集团吴泾化工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关闭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合成氨装置,转向清洁生产工艺的醋酸、乙酸乙酯等基础化工产品,使万元产值能耗从2.5吨标煤下降到0.75吨标煤。上海石化公司采用能源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对涤纶部2号、3号聚酯联合装置实施改造,全年节约蒸汽8.5万吨,合9000吨标煤,并每小时减少废水排放130吨。华谊集团中远化工有限公司在工业锅炉改造上,实现高效燃烧技术、蒸汽蓄热器技术、风机与泵变频节电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热网优化管理技术等系统集成,使该企业全年节煤10%以上。高桥石化公司落实11项节能项目,其中聚氨酯事业部通过改造聚醚回收装置,优化结晶工艺,聚醚、磷酸二氢钾回收量分别提高76.5%和41.9%。
此外,上海今年还严格执行“批项目、核能耗”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能耗关。在出台节能评估办法、制定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已开始对政府投资项目、年耗能超过2000吨标煤项目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项目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近日完成了上海赛科石油化工公司等12家企业的节能评估。
2007年上海规模以上单位万元工业增长值能耗为1.006吨标煤,同比下降8.5%。有专家分析,今年由于实施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能耗可能有更大幅度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