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重点行业“上大关小”
产业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工作。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任务,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大力推进“上大关小”
对火电、水泥、炼铁、焦化、电石、铁合金、造纸等重点行业,按照“立足于大、着眼于强、落脚于好”的原则,积极实施上大关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年初,把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落实到具体企业,并明确市、县及省级部门推进责任。同时确定“上大”必须落实相对应的“关小”任务,上大与关小一起抓,以上大带关小,以关小促上大。
截止10月底, 电力:关停5万千瓦及以下凝汽式燃煤小机组46万千瓦;水泥:淘汰机立窑、中空窑等产能745万吨;钢铁:已关停3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和20吨以下炼钢转炉、电炉产能80万吨;焦化:已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的机焦炉、落后兰炭产能893万吨;电石: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电石炉产能6.2万吨。铁合金:淘汰50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矿热炉产能2.06 万吨。同时,一批6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机组、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000立方米以上炼钢高炉项目等先进生产能力相继建成投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严把行业准入关
按照国家颁布的行业准入条件,在核准或备案项目中严把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新增落后生产能力。同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对现有企业的工艺装备、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进行全面考核。对生产设备不能规范运行、工艺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相关指标不能达到标准的企业限期整改。继续对钢铁、水泥、电石、铁合金、电解铝、烧碱、锌冶炼、黄磷等八类高耗能企业进行甄别分类,严格实行差别电价政策,运用价格机制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