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工业调整振兴 鱼台成为又一重点煤化工基地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山东省工业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但记者在与山东代表委员们的交谈中,感受更多的却是信心。信心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央及山东省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举措,为新一轮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条件。同时也在于大家的共识:现在经济危机的“倒逼”效应,正促使山东加快在更高层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的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而山东工业由大变强的新契机,也正孕育其中。
新一轮大发展的好时机
如何应对危机给山东工业带来的冲击,是全省上下关注的热点。该省经贸委主任郭述禹代表介绍,山东省坚持“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不动摇,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目前,全省工业调整振兴的重大部署已全面到位。具体说,山东将推出钢铁、汽车等9个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和30个子行业的调整振兴意见,项目3200多个,总投资 1.13万亿元。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调整计划的逐一落实,必将为推动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换个角度来看,危机对我们而言,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鱼台县县长许可代表说。如中国信达公司投资 32亿元的金成煤电集团公司已得到批复,将形成 30万吨烧碱和 40万吨 PVC 生产能力。目前,鱼台大批项目正争相开工建设,煤化工、氯碱化工两大产业有望短期内年销售过百亿,使鱼台一举成为国家又一重要煤化工基地。
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山水集团董事长张才奎代表更是“门儿清”:当前,国家出台了 4万亿投资计划,山东也出台了包括发展铁路“四纵四横”等8大领域的8000亿投资计划,而这些投资最先拉动的就是水泥行业。目前,山水已中标京沪高铁、海湾核电等工程项目,估计今年重点工程用量将占总产销量的1/3,从而确保全年新增产能2000万吨,这相当于“十五”期间5年的增长总和。
记者观察: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及山东省工业振兴调整计划的落实,大批重点项目陆续启动。正处于重化工产业阶段的山东,以投资拉动经济的特点更为明显,从“政策利好”中得益也更大。因此,宏观政策的宽松,为保持全省的工业领先发展态势,促进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危机催生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
在金融危机中,产品以出口为主的金猴集团却实现了不菲的业绩,去年销售收入、利税、上缴税金分别比 2007年增长21%、24.2%、23.6%。
“我们学会了找市场想办法”,董事长柳富林总结:面对金融危机后原有市场的萎缩,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门为政府采购和集团消费服务的营销公司,对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分,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减少竞争压力,企业实现了逆风飞扬。
面对危机,山东省企业空前强化市场导向,把产品的生产、销售、研发紧密结合起来,目标只有一个: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更适应市场需求。
莱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兰祥代表介绍,通过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等手段,企业找到了化“ 危” 为“ 机” 的突破口。莱钢自主研发的欧标核电工程用H型钢批量上市,并取得了三个规格的核电工程用H型钢供货合同。如今,企业已经渡过难关,所有生产线全部复产。
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是主导力量。青岛软控董事长袁仲雪代表透露,企业去年利润增长了 60%以上。为什么?因为企业从轮胎橡胶制品制造机械中找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一片“蓝海”:轮胎设备机械与软件控制一向分家,虽然各自水平极高,但却造成“ 机”“电”脱节。而青岛软控却将两者结合起来,成为全球橡胶装备行业信息化的龙头企业。凭借这一创新,青岛软控短短几年间占领了轮胎橡胶制造设备国内90%、全球 50%的市场,引得国际橡胶设备制造机械巨头争相与他们合作。
记者观察:危机总是催生新的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很大冲击,但也是山东企业推进科学发展、节能减排、 产业升级、 资源整合、 扶优扶强、淘汰落后的难得机遇。从长远来说,当前金融危机无疑是对我省企业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将极大推动山东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宏观层面上的调整和改进
“借势”危机,强化山东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调整和改进,也是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点所在。
山东大企业多,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小,这是优势所在。但从长远来看,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的培育发展,是山东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如何借势拉长“短板”,澳门名嘉集团董事长谢硕文委员认为,在工业振兴调整中,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也应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为山东经济长远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侯风云则把关注点放在政府职能的调整上: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本次工业振兴计划,投资数目巨大、项目庞杂,如何让振兴计划科学而有效,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在具体实施中,政府不能替代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归政府,企业的归企业”,政府主要应通过综合运用经济调节手段以及市场准入制度,带动民间资本迅速跟进,合力振兴工业经济发展。
记者观察: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因此,对山东经济发展中宏观层面上的问题进行改进,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山东经济由大变强绕不过去的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