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塑料制造企业面临生存关口
“今年是塑料产品制造业企业生存的关口。”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下称“石化协会”)在杭州2005年中国聚烯烃树脂市场研讨会上发出预测:油价和供应缺口将使合成树脂的价格在今年达到高峰,随后在2006年达成供需平衡。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冯世良在会议上指出,“总体上,油价造成的塑料原料价格上升趋势已经面临明显的压力,但由于去年我国塑料原料企业的开工率已经达到100%,造成合成树脂价格上升至高峰,所以中小型加工企业所面临的原材料成本压力比往年更大。”
“我们现在已经从制造企业向贸易型企业转变”,赤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胡润东说,“我们的贸易分两块,一块是组织订单,一块是做原料贸易,他表示:从去年开始,他们已经很少进行生产而是全力组织订单,产品让给山东的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去做,要减少所有不必要的开支。”他对本报记者表示。
2004年是塑料行业动荡的一年,尽管塑料制品行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绝对值和2003年相比有所增加,但是从增长速度来看,却是有所放慢,2004年塑料制品行业亏损企业超过1800个,占全部塑料企业总数的18%,比2003年同期增长18.4%,亏损额达到28.5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幅度较大,达到25%。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断上升的油价和去年生产装置已经满负荷运转,中国石油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高春雨介绍,去年合成树脂进口量已达到3100万吨,我国现有装置开工率一直持续在100%,但也只完成了1790万吨的产量。
石化协会的专家预计,“度过这个关口之后,塑料原料的供需平衡将会到来。”石化协会信息部副主任祝昉介绍,由于塑料原料价格持续走高,三大石化企业加快了新装置的建设步伐,如上海塞科、扬子巴斯夫和中海油的惠州乙烯项目都将在年底之前投产。一位石化协会的专业人士甚至透露,为了赶上这波价格高峰,这三个大企业的投产日期都可能提前,如惠州80万吨乙烯的投产时间可能在两个月内,这比此前宣布的时间提前了近半年。
据了解,这三大项目的投产将使国内塑料原料的产量从去年的近1790万吨提高到2200万吨,石化协会专业人士认为这将大大缓解供应紧张的局面。
“但关键还是在油价,”根据石化协会的预计,2005年每桶石油的全年均价仍比2004年高出10美元,这将使塑料制品的需求减缓,并在2006年和产量达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