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5 | 在线收藏 |
---|
卫星石化9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与国家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管委会于9月2日签署《年产400万吨烯烃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
根据协议,双方合作的项目总投资约300多亿元,项目将分期进行。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进口乙烷、丙烷,采用世界先进生产工艺与技术,规划建设乙烷裂解乙烯装置,并配套聚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醋酸乙烯等下游装置。拓展公司丙烷脱氢制丙烯的 C3 产业链优势,规划建设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配套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丙烯酸及酯等下游装置。
该项目在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园内,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5000 亩,一期约3000 亩,后方预留发展备用地。连云港徐圩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位于徐圩新区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园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根据合作约定,为确保本协议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双方分别成立工作组,并明确分管负责领导和联系部门。建立双方高层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协调解决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徐圩新区管委会应满足该项目物料运输对码头的需求,负责公用工程岛报批建设,确保与卫星石化一期项目同步投产。此外,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政策条件,项目建设所需前期各项审批手续,由徐圩新区管委会负责牵头办理。双方联系部门负责有关具体工作的协商沟通,及时研究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并抓紧落实。
卫星石化表示,有关年产 400 万吨烯烃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项目的投资金额、方式和具体实施方案等,尚需按照本公司的管理规定及信息披露要求,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本协议中涉及的有关年产 400 万吨烯烃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项目的各项数据均为目前初步规划数据,不代表公司对未来盈利的任何预测或承诺,不代表项目的实际最终产能,故无法具体估计本协议对本公司本年度业绩的影响,若双方针对本协议约定范围展开具体项目合作,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本协议属于框架协议,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本协议作为双方合作的意向性表达,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具体项目的实施,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履行各自相应的审批程序。
本协议约定的双方合作建设烯烃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项目的实施将根据届时的资源、市场、技术等情况综合确定。本协议涉及的具体合作项目实施方案,以双方签订的具体项目协议为准。
卫星石化称,项目采用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尚未在国内建有装置,因此本项目是国内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烯烃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将大力提升公司的行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贡献,促进当地区域经济更好发展。项目实施可为公司的战略转型和产业链延伸搭建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为公司的产业升级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奠定基础。
近年,在大量煤/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制丙烯,混烷脱氢项目投产的背景下,中国丙烯产能增速明显超过乙烯,而中国乙烯需求量及供需缺口远大于丙烯。2016年,中国乙烯产量为1781万吨,当量缺口达到2000万吨,较2006年增长155%。因此,石化企业纷纷驻足乙烯市场。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史献平在2017亚洲炼油和石化科技大会上表示,乙烷裂解制乙烯路线主要具备两大方面的优势:一是投资较低,二是原料成本较低,尤其是乙烷目前在价格上处于低点,大概比石脑油低1000-2000元/吨,成本优势巨大。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后美国乙烷库存激增,而国内裂解装置和有限的出口能力无法消耗巨大的增量,2016年12月美国乙烷库存达到54百万桶的历史新高。虽然陆上管输设施和海上出口终端相继投运,但未来加拿大、西欧和印度的需求增量有限,页岩油气业复苏背景下预期北美乙烷过剩局面将延续,东亚地区有望成为下一个乙烷贸易的套利区域。
另外,随着海运能力瓶颈的突破,国内乙烯行业将现油头、煤头、乙烷裂解三种路线并存竞争局面。光大证券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随着大批一体化装置的落地和北美新增乙烷裂解产能的冲击,油头乙烯的景气持续性存疑。根据测算,目前进口乙烷裂解的完全成本在4000元/吨线下,在不同的油价、甲醇价格场景下相比石脑油裂解和MTO均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在国内发展乙烷裂解是对北美过剩乙烷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