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我国聚碳酸酯新项目应具备三大基本能力

2017-9-15 在线收藏

    聚碳酸酯(PC)的国产化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目前已步入产能高速 释放、市场低速增长的特殊时期,预计到 2020 年国内总的供需会达到平衡、到 2021 年将可能出现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因此,继续以传统方式投建 PC 装置将 面临巨大的盈利风险,但同时也应看到未来 PC 在电子电气、新能源汽车等市场 的差异化需求潜力。在一些具体的细分市场上,PC 仍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PC 产品也正在进行分化,大宗通用 PC 产品越来越像通用塑料,产品 单一、质量趋同、相互可替代性强;而一些具备特殊性能的 PC 产品则越来越受 市场欢迎,产品多样、性能各异、客户定制化程度高。基于对过去及未来市场情况的判断,笔者认为未来在 PC 项目的投资中应着重从以下三种能力进行评估。

1.上下游协同发展能力

   PC 上游主要是指原料配套,包括:双酚 A、苯酚、丙酮、苯、丙烯等, 酯交换技术则还有 DPC、DMC、EO/PO 等,光气法还有光气、液氯、CO 等。下游 主要是指对 PC 进一步深加工,包括 PC 板材、PC 薄膜、改性 PC 等。

  纵观全球 PC 装置,能长期持续具有强盈利能力的装置或者具有完善的上 游原料配套优势,或者具有良好的下游应用配套优势。而国内目前 PC 生产尚处 于起步阶段,装置建设相对单一,价值链延伸较短,抗风险能力差。

  PC 价格主要受供需关系影响,而上游从苯到双酚 A 的价格均主要受油价 影响,因此向上延伸可显著降低对冲风险,另外,装置的协同建设可降低整体投资和能耗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PC 的下游产品具有客户定制化强、行业周期性小等特点,因此向下游延 伸可抵御上游原材料行业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 PC 的盈利能力和议 价能力。    

2.差异化生产能力

  从下游细分应用市场分析,全球 PC 下游需求中约 21%应用于电子电气, 20%应用于板材/薄膜,14%应用于汽车。此外,光学、家电、医疗、包装、航空 等也是 PC 的重要应用领域。这些细分市场对 PC 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光学应用 对 PC 的洁净度、透光率、晶点等要求特别高,汽车应用则要求 PC 有高耐候性和 产品稳定性,而包装应用又对 PC 的流动性提出特殊要求,这些差异化的需求导 致产品价格千差万别。预计未来 5 年内,PC 在通用牌号上会出现大量产能过剩,而在特殊牌号如光学级、医疗级等产品上仍会供不应求,具有可观的盈利空间。 因此,只有具备差异化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3.持续创新能力

  如前所述,每个细分市场对 PC 产品的性能要求均不同,而市场又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如光盘曾经是 PC 盈利能力最强的细分市场之一,但近几年光盘市场迅速萎缩,导致多条国外的 PC 光盘料生产线不得不关停或转产其他牌号的 PC 产品。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则可能会成为下一个 PC 的高增长市场,但光盘用 PC 与充电桩用 PC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能的产品。因此,只有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才能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适应未来 PC 市场的快速变化。    

  综上所述,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看,未来 PC 市场的发展虽然存 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总体趋势是清晰的。只有在具备上述能力和优势下,新建项目才能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内容来源:万华化学新材料事业部  张雷)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