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油价为何屡破纪录?
对于油价的疯狂上涨,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有三个因素:需求拉动、地缘政治和炒家炒作。徐锭明是这一论断的支持者,国内许多专家也比较认同这一结论。
但是,迈克尔·史密斯认同需求的拉动作用和政治因素,却不认同有炒家在炒作,他在接受记者提问时否认了这一论断。同时他坚持认为,目前的高油价与世界石油备用产能的紧张密不可分。他分析,石油价格上升是应对于石油备用产能的紧张,事实上,能源资源并不紧张,但是新的生产能力需要时间才能得到开发,消费者只能慢慢适应更高的价格。
几乎没有人否认,原油价格涨落与原油的生产量息息相关。但是,刘涛分析认为,这一轮油价上涨并不是因为原油供给不足,相反,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供应这段时间非常充足。国际能源机构去年10月份的报告显示,全球石油供应大概是每天8400万桶,需求是8240万桶,也就是说,其实原油每天供大于需160万桶。
既然供应充足,国际油价为什么还会屡屡刷新纪录呢?刘认为,许多偶然因素决定了国际市场油价不可能平稳,因为它现在是“惊弓之鸟”,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油价的大幅波动。例如,产油大国接连出现的一些问题,像伊拉克局势动荡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油价上扬。
据CNN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主席阿尔萨巴赫也认为,一直居高不下的油价,与“充足”的石油供给现状十分不符。阿尔萨巴赫表示,现在全球原油储备很充足,库存继续上升,超过五年平均水平,但“投机者在大赌油价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石油,从而推动了油价上升。
游资炒作使油价仍将高位振荡
刘涛分析,近几年来持续上升的油价,和1973年、1979年石油危机的油价上涨相比,油价形成机制不同。在1973年和1979年的油价上涨中,推动油价上涨的主导因素是地缘政治,地缘政治不稳定形成的石油供应减少和不稳定的石油供应预期,推动了油价暴涨。但是,目前的油价上涨,不但面临着石油生产能力接近极限这种供求均衡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大量游资流入以石油期货为主体的投资市场,恶炒地缘政治不稳定形成的石油供应能力波动预期,推高或打压油价。
刘涛进而分析,考察游资炒作油价的机制可以发现,石油作为现代世界能源消费的主体,国际游资在大规模流入、炒作时,往往在三个必备的约束条件中大做文章:其一,主要石油生产国和主要石油消费国存在国别差异,一国的能源或油价政策难以完全左右油价走势;其二,石油的生产能力接近石油供求均衡的极限,石油产量的微弱波动或某些国家石油(能源)政策调整,即能形成油价的波动;其三,主要石油生产和贸易出口国的国内政局或地缘政治十分不稳定,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贸易出口量极易受此影响。
当前,国际游资大规模进入、炒作石油投资工具的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并且,由于石油是当前世界消费量最大的经济资源,年需求量近40亿吨,市场规模巨大,能够容纳巨量的资金进出。近两年,尤其是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在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连创新高,与游资的兴风作浪有密切关系。
刘涛认为,目前油价向下调整所需要的相关条件仍不具备,因为,两个最大的产油中心中东和里海周边地缘政治变数依然;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仍然强劲;同时,随着英国进入石油净进口国的行列,石油供给结构正在面临调整;另外,作为美国后院的南美产油国,发生工潮和政局动荡影响石油产量的风险也存在。
在这种形势下,游资不会放弃这些影响油价预期、恶炒油价爆赚其利的机会。另一方面,当前各石油消费大国都在角逐中东和里海周边石油资源的取得通道,其斗争演绎中也蕴藏着游资爆炒油价的获利机会。因此,国际油价仍将维持高位、大幅振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