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红四方全力实现相关绩效确保实现经营目标
随着2020年度关键绩效管理指标的分解下发,中盐红四方通过视频会议,采用主会场与分会场结合的方式,对各子公司、管理部室、车间进行了关键绩效管理培训,提出:科学有效的关键绩效管理方案是正确分解指标的前提条件。
开辟一条全新的绩效管理之路
实施关键绩效管理是一条漫长而又意义深远的路。2019年9月关键绩效管理在中盐红四方内部试运行,并于年底,在公司内部贯通流程。如今,公司已把2020年度的目标指标分解到各单位,正式进行推行。各二级单位必须认真实施,继续往下分解关键绩效指标,确保指标层层落实,才能保证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今年,关键绩效管理还需要解决绩效测量、绩效与经济责任制的匹配、绩效信息化等系列问题,未来工作的开展也要围绕着绩效点实施与检查,所以,关键绩效管理还需要往实处做,还需要更加精细化,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关键绩效管理的推行遵循一定的步骤
做好关键绩效管理的前提是明确各二级单位的职责,只有职责明晰,才能围绕着组织目标逐级分解、各负其责。二级单位的组织架构就是用来解决本单位职责的最基本的组织结构,组织架构的设计意义在于解决本单位岗、职、责的问题,即完成本单位的“三定”工作。在完成二级单位组织架构的设计之后,就要捋顺组织关系。组织关系是对责权的设计,它的作用是捋顺上下级关系,确定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实现分级分权,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的权利,如财权、人事权、考核权等,解决谁是谁的上级问题。当设计好了组织架构,明确了职责分工,捋顺了组织关系,这时就需要逐级分解关键绩效指标,将指标落实到每个人的关键绩效卡中。关键绩效的考评结果即是利益分配的依据,因此,关键绩效卡是责权利的统一,是实现每个人关键绩效的载体。
依据年度目标,从职责开始,对组织架构、组织关系进行设计,明确岗职责权,确定关键绩效,逐级分解,落实到关键绩效卡上实施监督考评,才有利于各类关键绩效指标的实现。
遵循5W1H原则和SMART原则
制定与分解关键绩效指标时,要按照5W1H原则去描述如何实现这个指标。即要明确工作内容、目标或任务,执行主体责任者,工作岗位或地点,何时完成,怎样操作,为何这样做。以关键绩效指标“乙二醇生产作业计划”的关键绩效控制点之一的乙二醇产量为例,在年度关键绩效卡中,已经给出了工作目标——完成乙二醇年度生产计划30万吨,执行主体责任者——某主任,给出了工作岗位——车间主任岗位,给出了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那么这个时候的描述就可以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与安全技术规程,落实精益安全管理,落实计划性检维修,按照装置设计能力组织乙二醇安全生产,完成生产作业计划。”这里给出的方法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与安全技术规程,落实精益安全管理,落实计划性检维修,按照装置设计能力组织安全生产”,在这个方法里包含着 “为何这样做”,就是为了“安全生产”、为了完成“生产作业计划”。
制定与分解关键绩效指标的同时还要遵循SMART原则,即指标要具体、可测量、可实现、可验证,并且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比如基本量化指标“乙二醇生产作业计划”中的关键绩效控制点之一是“乙二醇产量”,按照SMART原则,就需要明确是一个年度内的产量还是一个月度内的产量,这是时限性。明确是什么产品的产量,需要完成多少吨,这是具体性。同时,这个指标要能够测量,比如乙二醇的产量采取流量计计量。确定了指标,除了具有时限性、具体、可测量外,还要能够实现,比如乙二醇产能30万吨,将目标定为35万吨,远远超出了设计能力与装置的最大能效,就难以实现。确定了乙二醇的年度产量目标30万吨之后,那么最终实现了多少吨?还需要可以验证,通过产量报表、销量报表、实际盘存的库存数相互验证,就能得知这一年的产量是否真正达标了。这就是指标设计时对于关键绩效控制点所采用的SMART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