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专家把脉共话氢能产业与能源转型发展

2020-11-10 在线收藏
    11月9日至10日,宁东基地氢能产业与能源转型发展论坛隆重召开。论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绿氢赋能宁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交流氢能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研讨促进宁东基地氢能产业发展的思路、愿景和举措,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宁东基地氢能产业联盟合作共建、源网荷储氢及智慧综合能源项目、绿电化工及氢能产业研发机构项目、氢燃料电池卡车示范试点运营项目在论坛中完成签约。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提到,“灰氢不可取、蓝氢方可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他表示,宁东基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战略、发展现代煤化工成效显著、认识清晰,布局发展氢能产业的思路准确、创新、务实、可行,应予支持。他指出,宁东基地应从建立合理务实规划设计和标准,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研发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工业含氢尾气中氢的回收及提纯利用,在碳达峰和碳中和大目标中发展氢能四个方面,破解制氢这个产业链源头的难题。他还强调,黄河流域煤化工更要注重集约、节约用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介绍,今年石化行业受疫情、原油和石化产品价格地位、全球市场不振等影响,所遭遇的冲击和影响比过敏经济其他行业更为严重,上半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9%、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8.8%,到三季度末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0.5%。总体看石化全行业目前生产较稳定,市场在向好,效益在改善,外贸降幅在收窄。预判年内继续向好,全年降转增难度很大。 傅向升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将组织实施“五项重点工程”、打造65个石化基地和专业化工园区、重点培育“五大产业集群”。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十四五”以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产业升级创新工程、还是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无论是智慧园区创建、绿色园区试点示范,还是重点培育能源金三角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等各方面,一定会取得新进步、新突破和新跨越,不仅成为西北区域现代煤化工示范产业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要成为我国专业化工园区一个标杆和典型代表,成为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乃至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和重要基地。
    中科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徐春明强调,目前,氢的运输方式主要有气态输运、液态输运和固态输运等,要实现成本降低,需要提高氢能源需求量以及氢气配送基础设施利用率,主要包括,提高运输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降低了设备成本,提高加氢中心的规模与密度,缩短运输距离降低成本。提高需求量与氢能利用率等。
    宁东基地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陶少华表示,宁东基地发展绿氢产业具有化工基础、光照条件、土地资源、电力资源、应用场景等优势条件。据悉,宁东发展煤化工上下游需要的氢气总量多达230万吨/年,占全国产氢量的10%以上,如果用绿氢耦合煤化工全产业,每年可压减煤炭消费1600万吨以上,节约能耗近1200万吨标准煤,减碳3000余万吨。另外,宁东现有重卡物流车辆7000多辆、每年33亿元的运输市场。如将重卡物流车辆全部替换成氢能重卡,不仅能够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的储运体系,还可引领重型运输脱碳,助力氢能汽车示范城市创建和低碳交通建设,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陶少华介绍,“十四五”期间,宁东基地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和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目标,强化政府引导、推进示范应用、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应用领先的氢能产业体系。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利用,大力推广绿氢耦合现代煤化工。把绿氢耦合现代煤化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实施绿氢替代灰氢、万辆氢卡替换、工业特气公用三项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宁东光伏产业园,布局建设电解水制氢和绿氢耦合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基多联产等项目,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制氢,争创国家可再生能源耦合化工产业示范区。着力打造绿氢全产业链条。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合作,在煤化工耦合、绿氢制氨、精细化工用氢、氢储能、氢能消碳、氢能交通、天然气掺氢、氢能民用等领域重点发力应用场景,创造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宁东特色氢能产业链。不断提升氢能技术创新水平。组建宁夏绿氢氢能产业研究中心和氢能产业联盟,设立氢能研发专项,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技术合作,用好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谋划新场景。积极开展二氧化碳减排利用,开发引进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和利用新技术,探索二氧化碳化学合成制取甲醇、烃类、醇类产品,加大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力度,促进碳资源化利用和减排。针对氢能产业发展陶少华建议,对煤化工碳减排实施共同但有区别的方针。让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发展氢能的战略支撑。支持宁东率先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产业试点示范。建设完善氢能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为氢能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