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市场资讯(VIP) >> >> 正文

湖北首家氢能产业园揭牌并启动建设

2024-8-19 在线收藏

为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武汉经开区“氢”装上阵。8月16日,由武汉经开区管委会、武汉汽车产业链促进专班举办的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规划发布暨产业推介活动举行,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并启动建设,总投资超30亿元的5个优质氢能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该产业园系湖北省首家氢能科技产业园。

早在十多年前,东风公司就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研发我国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楚天一号”。去年,东风公司发布“氢舟”“氢元”“氢芯”三大氢能技术品牌,已拥有数十款氢燃料电池车型,涉及轻卡、中卡、重卡、乘用车型,目前已累计销售氢燃料电池车6000余辆,在武汉、佛山、广州等城市开展多应用场景示范运营。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聚焦氢能产业链,聚集东风公司、国家电投氢能、理工氢电、康明斯等近20家龙头企业,建成4座加氢站,推广应用近30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初步形成了“基础部件—燃料电池—整车—示范运营”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武汉理工大学领先的燃料电池技术,致力于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膜电极(MEA)的技术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面对氢能产业的发展,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要面向国际竞争,努力提高产品各项性能,更好加入全球制氢产业链。

8月16日,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并启动建设,同时发布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规划。到2030年,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总体投资规模达100亿元,引进30家氢能企业,推动3家氢能企业上市,新建5座加氢站,投放3000辆氢能示范运营车辆,实现营收总额500亿元。

在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举行的这一活动,也是武汉氢能产业链促进专班助推武汉建设氢能枢纽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2020年7月落户武汉经开区以来,已突破多项氢能“卡脖子”技术,建成六大生产线,从质子交换膜、碳纸、膜电极到氢燃料电池电堆全部实现“车谷造”,每年可交付5000套氢燃料电池。

刘真介绍,武汉集聚40余多家氢能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氢能研发和生产制造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第一方阵。

近年来,为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武汉将氢能视为氢能“965”产业体系中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之一,制定了《武汉市氢能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中国氢能枢纽城市”。目前,武汉形成了以武汉经开区为核心、青山区为氢都、东湖高新区和东西湖区发展氢能配套的“一核一都两翼”产业布局。

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蔡历维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是湖北省首家氢能科技产业园。据了解,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将以“突出一个产业方向、制定一个产业规划、打造一个专业园区、制定一项氢能产业政策、组建一个供应链平台、引进一家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生态企业、组建一支产业基金、背靠一个研究院所、召开一场产业招商大会”的“十个一”发展策略推进建设,并依托经开产投发展母基金,设立不低于10亿元的氢能产业发展基金,联合龙头企业及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形成不低于100亿元的氢能产业投资,和省属国企、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行业伙伴,搭建资产管理平台、采购和销售平台,以供应链平台思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手段和市场化方式,抢抓氢能产业链发展和生态耦合。

活动现场,5个氢能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军山新城,总投资超30亿元,涵盖氢能储运、应用等多个环节。其中,湖北氢能汽车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拟投放上百台氢能重卡布局干线物流,钢研楚天拟投资10亿元建设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发动机系统产线及氢燃料电池研发中心,融通汽车拟投资15亿元建设氢燃料供氢系统、氢燃料发动机产线及氢燃料车辆运营平台,湖北氢动力拟投资约1亿元继续购置130台氢能车从事冷链运输等。

湖北交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雷承表示,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将有力促进氢能龙头企业在汉聚集,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示范高地,湖北交投集团将致力于氢能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和应用场景打造,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扎根车谷,实现合作共赢。

此外,武汉经开区制定专项政策,从产业投资、企业租赁、科技创新、壮大燃料电池销售规模、加氢站建设运营、商业模式创新等六个方面支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其中,对氢能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氢燃料电池销售规模分别最高奖励1000万元。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