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下月8日召开,十一五规划提请审议
本网综合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讨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另据权威人士透露,改革规划将成为「十一五」规划建议稿中的重要内容,这将是建国后首次将改革列为专题部分的五年规划(计划)。
「十一五」规划修改稿将提请五中全会审议
29日的政治局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讨论了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政治局的工作,并且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
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
会议认为,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六大代表对文件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吸收和反映这些意见和建议,集中全党和各方面的智慧,使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成为指导规划编制、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主旨
据参与「十一五」规划起草工作的权威官员表示,「十一五」规划的主旨,将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而规划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三农」问题、城市化、区域发展、和谐社会等将成为「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
会议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改革规划列为「十一五」规划重要内容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备受瞩目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8日至11日在京召开,主要议程之一为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据权威人士透露,改革规划将成为「十一五」规划建议稿中的重要内容,这将是建国后首次将改革列为专题部分的五年规划(计划)。
该人士称,中央希望通过「十一五」期间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十到二十年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他表示,在共和国历史上,「五年计划」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各个「五年计划」均将本阶段的目标、任务清晰列出,经济发展是其核心内容。但「十一五」规划将不仅是一个发展规划,更是一个改革规划。它将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将改革规划列为重要内容的五年规划。
专家倡「十一五」十大战略
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和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领衔的《「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在新一期《宏观经济研究》中首次披露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课题组认为,「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十大战略取向。
课题组在报告中指出,这十大战略取向包括:
一、推进由资金、劳动和自然资源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向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驱动型经济增长转换;
二、产业结构调整要与就业结构、地区结构相结合,为增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服务;
三、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推动中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变;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五、走符合国情的集约型、多样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改革现行的城乡分割管理体制,消除阻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障碍,探索按区域主体功能构建区域发展的体制;
六、实施资源节约战略,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七、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分开;
八、以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增强在战略层面、政策层面和体制层次的统筹协调内外经济的能力;
九、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问题;
十、坚持可持续发展,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污染排放总量减少,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国内保障程度提高。
经济增速前高后低
报告还对今后十五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周期性变化做出大胆预测,认为未来十五年中国经济增速会出现起伏,而且仍将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十一五」时期增速较快,后十年则增速相对减缓。预期「十一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后十年年均增长7.2%。
报告还大胆预期,到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赶上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到2020年,中国将以人均超过3200美元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